過去民間劇團的演出集中在農閑時期,通常在鄉鎮進行?,F在由于城市擴大建設規劃城中村遭到拆遷,于是這些鄉里的人們活動范圍越來越小。拆遷后的村莊一片蕭索,這個曾號稱最具民族藝術的深圳村莊,在深圳拆遷工程接近尾聲時以另一種形式聚攏起因拆遷而分散的鄉鄰鄉親,用一場大戲暫時留住了鄉親們的鄉愁,看著曾住在村子上的老農民,感嘆自己住了幾十年的地方將不復存在,紛紛留下了感性的淚水,深圳拆遷工程的工人們雖然見慣了這種場景,但是再身臨其境的時候見到這一幕還是為鄉親緬懷自己的家園的時候也在自己的心理上為他們感到遺憾。
拆遷工地因為一個簡易的戲臺子在這空曠的土地上顯得異常熱鬧,在一片瓦礫堆成的高坡上一個民間曲劇團吸引了十里八鄉的人使得因城中村拆遷而分散的鄉鄰再次團聚了一起。這天上午八點半鄉里們搬著馬扎,騎著三輪車集中匯集到看臺前,還有一些人干脆坐在拆遷留下的水泥板上看戲幾個人在一起順便拉家常。
情景對白:
“我屁股下面就是我以前住的宅子,住的時候沒什么感覺,現在一走怪想的很嘞。”70歲的王老漢感慨著。
在他坐的馬扎下面,依稀能看到一些破碎的磚瓦,“等戲唱完了,我在躺這睡一覺。”李老漢嘿嘿笑了一下,抽了一口旱煙。這場戲是村委會與一家企業共同為這些失去家園的鄉親們舉辦的,在進行重建之前讓他們在找回一次家里的感覺,從3月18日開始這場話劇連演20天,旨在聯絡鄉鄰之間的感情。
村委會沒有集中宣傳,沒有集中通知,僅憑口耳相傳后,演出的第一天戲臺前就聚集了上百人。
劇團團長林小玉說一場戲對一個村子來說,不亞于一個節日,是全村村民之間回憶鄉愁最好的黏合劑。但現在他們的話劇團幾乎接不到活了,過去話劇團的演出主要是集中在農閑時期和城郊的鄉鎮之間進行,由于城中村拆遷他們的活動范圍也越來越小。
“沒有辦法啊我們不可能在城里擺戲臺啊。”林小玉話語間難掩感傷。
這天天色漸黑,熱鬧漸漸退去,戲臺上只留下一盞暗燈和幾個舞動的人影在收拾行裝。